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香港《南华早报》最新撰文称,调查结果显示,面对严重的付款延迟、更具挑战性的需求放缓和产能过剩的复杂情况,陷入困境的中国私营企业正在改变其经营方式。
(来源:南华早报)
受访者Leon Jin是经历过惨痛教训的人之一,并让他在交易中变得更加谨慎和规避风险,包括与国有客户打交道时,不能再盲目地相信这些客户会按时付款。
中国东北国营电网的材料供应商Leon Jin感叹道:“收到延期付款变得越来越困难。”
根据专门从事信用保险和风险管理的科法斯最近进行的2024年中国企业支付调查,他的情况在中国开展业务时似乎已成为常态,而不是异常情况。
Leon Jin说:“疫情之前,逾期付款的情况并不常见,一般不会超过六个月。”
然而,疫情发生以来,拖欠付款的情况大幅增加,有的甚至持续了两年以上。
在三年前完成的一个项目后,Leon Jin的国有企业客户仍欠他12万元人民币(约合16,700美元)。 尽管他努力联系该公司要求付款,但没有收到任何回复,也不允许他进入他们的办公场所。
他说:“现金流受到的打击是巨大的。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我们的项目根本无法进行。”
“我以后会坚持全额付款。我知道我不可避免地要承担更少的项目,但最好拒绝那些只会导致更多损失的项目。”
上个月,一名女商人在中国西南部试图向政府追讨价值2.2亿元人民币的欠款后被捕,中国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愤怒的帖子。
为了解决因新冠大流行引发的经济放缓而加剧的这类延迟付款的问题,北京方面一直在加大对省级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压力,要求其偿还欠私营企业的债务。
但科法斯表示,在1,020名受访者中,62%的人报告逾期付款,高于一年前的40%。
竞争加剧被认为是客户财务困难的最大原因,部分原因是某些行业产能过剩。
科法斯在调查分析中表示:“需求放缓被列为企业运营的第二大风险,我们的受访者认为,与2023年相比,需求放缓将变得更加严重。”
尽管北京方面一再推动解决该国长期存在的“三角债务”问题,但欠款之痛仍然持续存在。“三角债务”是指一系列延迟或部分付款导致企业相互欠债或欠银行的债务。
尽管平均付款延迟从2022年的83天,下降到2023年的64 天,但中国企业依然愈发保持谨慎。
不仅如此,对于像Leon Jin这样的一些私营企业来说,拖欠货款对现金流的影响削弱了它们的扩张意愿,阻碍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疫后反弹的重要引擎。
中国领导层制定了今年经济增长5%的雄心勃勃的目标,但考虑到2023年的比较基数相对较高以及经济逆风不断,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力推动动力。
其中包括持续的通货紧缩风险、持续的以及来自西方不断升级的压力。
中国中部一家大型国有建筑公司的私人分包商Bruce Lu表示:“(逾期付款)在建筑行业太常见了,” “我不会接手那些大型房地产项目。我可能会将重点转移到由政府支持并有坚实财政支持的小型项目上。”
科法斯调查还显示,2023年建筑行业仍然是受拖欠影响最大的行业,付款延迟平均为84天,房地产开发商仍面临财务压力。
Lu表示,他的国企客户在2019年完成的三个项目中欠他1100万元,这导致他无法向下游供应商付款,令其公司“濒临倒闭”。
他说:“起初,我们在追讨付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现在陷入了停滞。他们总是以繁文缛节为借口拖延。”
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委员王其昌指出,解决中国债务问题很大程度上要围绕“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他强调,当局需要采取实际行动重振企业信心,而不是“喊口号、发文件”。此外,他还提出,要在司法体系中落实产权保护,增强企业保护私有财产的信心。
王还说:“消除商业领域过度的民族主义也很重要。”
他列举了最近针对中国最大瓶装水生产商农夫山泉的网络攻击,并指出此类事件“伤害了商业情绪,阻碍了商业发展”。